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界人物 > 正文

王建華:在變與不變中奮進

2013-10-21 08:15:05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在變與不變中奮進——與江蘇科技大學黨委書記王建華一席談

10年前,為人熟知的華東船舶工業學院掛出了江蘇科技大學的牌子。一時間,議論紛紛。有人說,從立足華東到背靠江蘇,學校變“小”了,也有人說,從學院躍升為大學,學校變“大”了。近日,記者再次來到江蘇科技大學,與該校黨委書記王建華教授面對面談變化、談堅守、談未來。

談起由更名帶來的變化,王建華說,“船舶”寫下來只有兩個簡單的字,造出來卻需要很多學科相互支撐,從這點上講,更名后,學校最大的收獲就是從當初一所只有寥寥幾個專業的學院不斷發展擴大為一所擁有56個本科專業及方向的綜合性大學,F在,學校專業設置已經涵蓋了現代造船的所有領域,船舶與海洋工程(船型 船廠 買賣)、輪機工程等專業都極具船舶行業特色和傳統辦學優勢。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多學科的建設與發展讓學校服務船舶行業變得游刃有余,至今由江科大改造設計的100艘內河船舶改用LNG清潔能源全部通過評審。

從華東船舶工業學院更名為江蘇科技大學,校名中去掉了“船舶”二字,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江蘇科技大學因此就削減了“船舶”特色。王建華說,事實上,無論是多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還是產學研用,江科大一直在不斷凸顯船舶特色。作為江蘇省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單位,學校發揮江蘇省船舶數字化設計制造技術中心、江蘇省現代化焊接(產品庫 求購 供應)技術服務中心兩個省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作用,面向船舶制造行業,堅持跟蹤世界造船業的最新技術發展方向,開展船舶制造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在提高船舶建設水平、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等方面,有力地推動了國內造船企業的技術進步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是學校教育的根本。王建華說,船舶工業是個艱苦行業,所以學校一直強調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為了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本領,江科大不僅在教學軟件(產品庫 求購 供應)上與國內船廠保持同步,而且還在上海浦東設立了擁有200多個床位的實訓中心,各專業學生輪流去那里的大船廠實踐。在造船一線,學生從擰螺絲、焊接頭開始實踐鍛煉,培養對船舶行業的真感情。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學校逐步建立了大德育的概念,實施“全員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工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四年本科教育,讓學生既具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真才實學,又牢固樹立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

10年來,江科大圍繞船舶專業,秉持“特色+內涵”的發展理念,為社會提供了大批一流的造船人才。上海外高橋造船(位置 評論 新聞)、滬東中華(位置 評論 新聞)造船等國內知名造船企業的員工這樣稱贊:“在造船界,江蘇科技大學的地位就等同于曾經的黃埔軍校。”